会员注册|  购物车 在线留言|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资讯 > 详细内容
旗袍人生,追求“有意义的美丽”
作者:admin  字体大小: 【】 【】【
上海有家“旗袍文化联谊会”。这里的女性有“90后”白领,有“60后”教师,也有年逾花甲的资深管理者。她们为了同一个理由走到一起,那就是爱旗袍。
  
  因与旗袍结缘,她们也都拥有了全新的人生。
  
  都有一个旗袍梦
  
  这些从天南海北走到一起的女性,因旗袍而相识。
  
  陈红,出生于梨园世家,外祖父是言派京剧创始人,父亲是梅兰芳的嫡传弟子,家中兄长和弟弟也都是京剧演员。她学过戏曲,一直喜欢文艺,却因为父亲在“文革”中受到冲击,不让女儿继续走艺术之路。于是,她学了财会,后来成为一家外企的财务总监,用她自己的话说:“干了一辈子我不喜欢的工作。”
  
  她一直记得母亲当年穿旗袍的样子,婀娜娉婷。还有那整整一箱子姹紫嫣红的旗袍,盛满了绮丽的女人梦。可是在“文革”时期,旗袍自然难逃劫数。
  
  两年前,因为要参加一个关于旗袍的讲座,陈红找裁缝做了自己平生第一件旗袍。她说:“穿上旗袍的一刹那,你突然觉得自己焕然一新。那种感觉,只有穿上旗袍才体会得到。”
  
  和陈红一样,曹云和旗袍也有一段不解之缘。
  
  在杂志社工作的曹云,小时候也见过各式各样的旗袍。曹云的父亲解放前曾开过一家服装公司。当时,只要看见漂亮的旗袍款式,她父亲很快就能打样做出一件一模一样的来。曹云说:“看见妈妈和姐姐们穿着旗袍拍的照片很漂亮,就想着自己长大了也要穿旗袍。”可是长大了的曹云正赶上上山下乡运动,根本没有机会穿旗袍。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这群穿旗袍的美丽女子,她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其实我心里还有一个心结。”曹云说,“我们家兄弟姐妹中没有一个人继承父亲的衣钵从事服装行业,所以我加入旗袍文化联谊会,也算是‘女承父业’吧。”
  
  更多来到这里的女性是因为爱美才爱上旗袍。她们中有的人喜欢张爱玲,有的人爱看《花样年华》,也有的人自己动手做过旗袍……
  
  相聚的缘分,似乎早已注定。
要做当代“旗袍丽人”
  
  在这群爱美的“旗袍丽人”中,有一位不得不提,她叫刘佩珠。
  
  刘佩珠是一位转业军人,即使穿上旗袍,你也能从她身上看到那种飒爽英姿。退休前,她在一家银行的企业文化部工作。
  
  早在2009年,刘佩珠在报上读到上海古美街道有个“旗袍沙龙”,对旗袍颇有兴趣的她就找上门去联系,参加了一次活动后,她发现自己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旗袍。
  
  有一次,沙龙组织大家自费坐邮轮去日本旅游,一共6天时间,唯一的要求是每人每天都要穿一件不一样的旗袍。当时刘佩珠还只有一件旗袍,于是她赶紧定制了5件新旗袍参加活动。那次旅行给她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至今说起来她仍很兴奋:“那条邮轮上共有2000多名乘客,除了我们沙龙的30几位姐妹外,全都是外国人。我们因为全都穿着旗袍,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风景,不时有乘客提出要与我们合影。最后,邮轮的负责人来和我们商量,破例请我们上台表演15分钟。那是我第一次上台走秀,可我一点也不紧张,因为台下热烈的掌声给了我自信。姐妹们都很高兴,觉得我们给中国人挣了脸。”
  
  参加了旗袍沙龙后,刘佩珠觉得自己不能仅仅满足于“穿穿旗袍,漂亮自己”。她买了很多有关旗袍的书看,这才知道,旗袍经过皇城宫殿的奢华繁复,又经历了十里洋场的妩媚多姿,从凸显女性曲线美的改良,再到随心所欲的各式旗袍,从中可以窥见百年来中国人审美与观念上耐人寻味的变迁。她不禁这样想道:“历史上穿旗袍的女性主要有三类:一是大家闺秀,二是名流明星,三是寻常百姓。不同的人穿旗袍,味道都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要穿出什么样的味道来呢?”
  
  在刘佩珠的心里,有一个想法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希望通过穿旗袍修炼和提升女性的内在素养,同时也使旗袍服饰文化得到弘扬。渐渐地,很多有着和她同样想法的姐妹们聚在了她的周围。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在上海 《流行色》杂志总编赵小鲁的帮助和推动下,2013年5月12日,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旗袍文化联谊会正式成立。
  
  联谊会一共有83位姐妹,平均年龄46.7岁。其中有73%为职场女性,她们中有医疗专家,有优秀教师,还有全国劳模。82%以上的女性具有高等教育学历。
  
  成为有内涵、有品位的当代“旗袍丽人”,是旗袍文化联谊会所有姐妹的共同追求。
旗袍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穿旗袍到底有哪些讲究?
  
  讲究可多了。比如,因为旗袍的裁剪非常贴合身体,所以必须习惯挺直腰板,收紧小腹;站立时除了挺胸直腰外,双手要比较自然地搭在小腹前;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双臂都应该紧贴身体,避免幅度过大的动作。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穿旗袍的这些细节,让女人变得优雅。
  
  曹凯在一家机关办公室工作。以前她也买过一件旗袍,但只在单位的艺术节上表演节目时才穿过一回。自从加入了联谊会,她现在一年四季都穿旗袍。“在联谊会里,我学习了穿旗袍的礼仪,再加上形体训练,同事们都说我更优雅了,更有女人味了。我现在每天都穿着旗袍,步行15分钟去上班,路上很多行人都对我行注目礼呢。在我的影响下,单位里也有好几位同事添置了旗袍,也穿着旗袍来上班。”
  
  陈红曾经穿着旗袍去挤地铁。她说这不是一种勇敢,而是一种淡定。“在地铁里,我发现我的坐姿和别人都不一样。夏天的时候看见有些女人在车厢里脱鞋,或者听到有人高声说话,真恨不得上前提醒她们。穿上旗袍,就好像有了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让女人从形体到语言都透出一种雅致。旗袍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外在的美,穿旗袍的女人更需要丰富的内涵。
  追求美艳以外的美丽
  
  一个爱穿旗袍的女人背后,多半有一位好丈夫。
  
  83位女性组成的“旗袍文化联谊会”,有一个强大的家属后援团。因为这是一个民间社团,没有一分钱的政府财政补贴,于是所有的活动经费都靠会员及家属捐助,其中不少家属都慷慨解囊;一些家属还参加了联谊会的亲友顾问团,为联谊会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教授书法学习班的朱鸿生老师,就是一位会员的丈夫。正如亲友顾问团团长邢志宇先生在发言中所说:“我对妻子参加旗袍联谊会所持的态度是:欣赏美,呵护美!”
  
  就这样,联谊会一成立,便风生水起。
  
  不过,新的考验就在后面。2013年8月,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希望旗袍文化联谊会能承办一台旗袍文化展演,为中国旗袍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预展。
  
  时间紧,任务重,几乎没什么经费,绝大多数姐妹也没有舞台经验。可联谊会会长刘佩珠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推广旗袍文化的机会,于是欣然接受了任务。
  
  不仅要出钱,而且还要出力。会员们通过捐款的方式,募集了15万元的演出经费,其中光刘佩珠会长就捐出了10万元。紧接着,紧锣密鼓的排练开始了。每个人每周至少排练3次,每次3个小时,可没有人抱怨一声。
  
  2013年12月15日,一场名为“逸韵动海上”的旗袍文化展演在大宁剧院举行。整场演出共2个小时,以“琴、旗、诗、画”的表演形式,展现了中国旗袍的整个发展历程。社会各界人士、中外嘉宾等共1000多人观看了这次展演。
  
  当时的媒体这样报道,“参加本次展演的女性均为中国旗袍的业余热爱者”。是的,论演出,她们确实是业余选手;但论对旗袍的热爱,她们绝对是专业水平。
  
  就像联谊会会长刘佩珠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审美疲劳的时代,但我们一直在追求一种‘有意义的美丽’,那是一种有故事的美丽,更是一种有思想的美丽。希望通过我们每个人一点一滴的美丽,共同托起弘扬和传承旗袍文化、中华文化的美丽梦想。”
  
更多...蜀绣旗袍热售推荐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17101号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

 Copyright © 2008-2020 名流旗袍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未注明"来源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文章,是出于传达更多信息的目的,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马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