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购物车 在线留言|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旗袍史 > 详细内容
东乡族服饰文化
字体大小: 【】 【】【

一. 民族概况

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其中半数以上聚居在东乡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兰州、定西和宁夏、新疆等地。东乡族因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地区的东乡而得名,旧称“东乡回回”、“东乡土人”、“东乡蒙古人”、“蒙古回回”等。他们自称“撒尔塔”,意思是“中亚信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东乡族有37.3万多人。

东乡族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有老教、新教、新兴教三个教派。他们讲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同蒙古语相近,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汉文,无本民族文字。其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四合院。东乡族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在其生产中也占重要地位,东乡“三宝”,即:桃杏、瓜果、大红枣享誉全国。

二. 特色文化

东乡族人民具有热情好客、注重礼节的优良传统。每逢节庆,都要摆“古隆伊杰”筵,意为“吃面食”。东乡族善于制作油炸食品,所做的油炸食品不仅在节日宴请客人时必备,而且还常做为礼品相互馈赠。开斋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凡能参加斋戒的男女,每日从黎明到日落不饭不食,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节日期间,东乡族穆斯林与其他民族的穆斯林一样,沐浴净身后,穿上清洁的民族盛装,在清真寺做礼拜,并听教长、阿訇讲经布道。然后分头上坟,悼念亡人。

东乡族的婚俗中,闹洞房“砸枕头”十分有趣。在洞房中,戏闹的小伙子们手持早已准备好的枕头,朝炕角上蒙着面纱的新娘砸去,护卫新娘的女友们则组成一道防线,将砸过来的枕头反砸过去,场面十分热闹。在这之后,女友们揭去新娘面纱向众人“亮相”,并打开箱笼,出示珍贵的嫁妆。东乡人有丰富的群众娱乐活动和民间口头文学,竞技活动主要有赛马、摔跤、打土块等。“花儿”是东乡族喜欢的歌舞形式。东乡人的乐器有“四弦子”、笛子和泥制吹器等。

三.服饰聚焦

受伊斯兰教规的约束,东乡族女子的头饰按年龄及婚姻状况严格区分,过去,女孩子七、八岁以前都带圆形的“折子帽”,帽顶为绿色或蓝色,帽沿有皱折花边,并用流苏和各色珠子作为装饰,从八岁开始,女孩儿就必须戴盖头,少女时期的盖头十分讲究,用质地柔软、细腻的绿纱精制而成,婚后则改戴黑色盖头一直到中年,到老年时戴白色盖头,女子无论老少,都梳双辫,现在少女的帽子是在“折子帽”的基础稍加改变而成,帽顶圆形,帽沿是用绿色丝绸做的大圆边,饰有花朵和丝穗,年轻妇女喜欢戴白色软帽,只有中老年女子还保持着戴盖头的习惯。

其传统服饰中,妇女穿大襟上衣外套坎肩,男子多穿宽大的长袍,束宽腰带,腰带上挂小刀、荷包、鼻烟壶和眼镜盒等物,头戴或白或黑平顶软帽,老年人喜穿长袍和"仲白",一般用灰色或黑色布缝制,对襟长袍。

东乡族男子多穿宽大长袍,束腰带,挂腰刀、烟荷包等。妇女多穿绣花衣服,式样为圆领、大襟、宽袖。下穿套裤,裤筒后面开小衩,裤筒、裤脚有镶或绣花边,穿用时,用飘带扎住裤脚。喜庆节日则身穿绣花裙,足蹬绣花鞋。男戴平顶无檐白、黑软帽。妇女在家戴绣着花纹的便帽,外出时戴丝绸盖头。盖头的颜色因人的身份不同而有别,少女和新婚者戴绿色,结婚一年后及中年妇女戴黑色,老年妇女戴白色。戴盖头时,只露而孔,全部头发都须遮住。妇女的首饰以银耳环、银手镯、玛瑙珠子为主
男子服饰

男子服饰上衣中间开口,一排整齐的布挽纽扣,领高寸许。下穿黑色或浅蓝色的裤子,长齐脚踝,有的还套上黑色套裤,与汉族男子穿的裤、褂无大区别。寒冷季节,披一件不褂面子的羊皮袄,斜襟,长的与大氅长短差不多,短的与短褂相似。穿短皮袄时,多系一条粗布制的腰带。老年人一般都内戴围肚。

除了用黑布、毛蓝布缝制的衣裤外,还穿褐褂。褐褂系用东乡族自制的褐子缝制而成。褐子有深棕、米黄、黑、白四色,都是羊毛的本色,坚固耐用。褐褂分长、短两种,短褐褂一般在日常生活劳动时穿用,长褐褂则在探亲访友或上清真寺做礼拜时穿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褐褂的式样改变为时尚的中山装了。老教男子多穿挂裤和长袍,新教男子多穿制服和小反领黑布面大衣等。

男子喜戴号帽。号帽是一种平顶软帽,有黑、白两色,多用布缝制,有钱的人家或用绸缎缝制或用线织成。黑色多是夹帽,白色是单帽。老教的黑色号帽帽顶用六块布缝制而成,新教的帽顶则用整块布缝成。号帽不大,仅可覆盖头顶。

“仲白”是东乡族男子喜穿的一种礼服。“仲白”的样式,类似维吾尔族的袷袢,是一种小翻领对襟长衫式的外套,用黑色、灰色或白色布料缝制而成。人们穿上仲白,会给人一种庄严朴素之感。由于仲白是上清真寺聚礼和婚嫁、丧礼或探亲访友时的礼服,必须经常保持洁净,若不慎被秽物污染,要立即清洗干净。

中老年人到清真寺做礼拜,一般头上爱戴一种名叫“台丝达日”的缠巾,缠巾长九个半时(一时等于从手指到肘的长度),通常用白纱、黄纱或白绸、黄绸制成。

女子服饰

青年妇女头戴黑色“昂处”(一种帽子),其特点是帽子的后面留有一个束口,帽沿上穿着一根丝线,丝线两头挽有丝穗,戴上帽子,束好束口,然后再把穗子别在两鬓。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妇女服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服装颜色趋向单一,大多用黑、蓝或藏青色的布料制成,有的青年妇女着红、绿色。上衣长齐膝盖,十分宽大,大襟开在右边,袖长至腕,袖口约四至五寸,有的还在上衣外面加一件齐膝的布坎肩。下穿拖至脚面的长裤,裤管约七寸。冬季穿棉袄、棉裤,式样与单衣同。严寒时节也有穿皮袄的。

东乡族妇女因受宗教影响,一般都戴盖头。自民国以后至今,仍盖头长至腰际,头发全被盖住,只露出面孔。这是因为伊斯兰教经典规定,妇女的头发是羞体,需要遮掩。

青年妇女喜戴银耳环、银手镯。姑娘出嫁时,还佩戴头饰、胸饰、银制牙签、圆形银牌,若家镜不好,可向富人家借用,待新娘第一次回娘家时归还原主。如今,新娘只在头上及胸前插几朵绢花,很少佩戴头饰和胸饰。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更多...蜀绣旗袍热售推荐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17101号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

 Copyright © 2008-2020 名流旗袍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未注明"来源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文章,是出于传达更多信息的目的,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马上删除!